【王勃的滕王阁序的二三段怎么扩写】《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代表作之一,全文辞藻华丽、结构严谨,被誉为“千古绝唱”。其中第二、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登高远望时的感慨。以下是对这两段内容的扩写与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对比分析。
一、原文内容概述
第二段(原文):
>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南昌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人文荟萃的特点。
第三段(原文):
>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访农野于崇阿,临清流而赋诗。追逸兴于高风,畅幽情于霜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此段描写了秋天的自然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美景的赞美与内心的感怀。
二、扩写内容
第二段扩写:
南昌,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曾是古代的豫章郡,如今已发展为繁华的新都。这里位于南方的星宿分野,靠近衡山与庐山,地势险要,资源丰富。它像一座屏障,连接着三江五湖,控制着南方的蛮荆之地,也通向东南的瓯越地区。这里物产丰富,有珍贵的宝物,也有耀眼的光辉;人才辈出,有贤士如徐孺子,曾让陈蕃为之设榻相待。这里不仅是军事重镇,更是文化汇聚之地,众多杰出人才如星辰般闪耀,令人赞叹不已。
第三段扩写:
时值九月,正值深秋时节。雨水已经干涸,寒潭清澈见底;傍晚的云霞凝聚在空中,使群山染上一层淡淡的紫色。我漫步在田野之间,登上高山,面对清澈的溪流,吟诵诗句。思绪随着高风远扬,情感在霜天中舒展。夕阳下的晚霞与孤独的野鸭一同飞翔,秋水与天空融为一体,呈现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三、总结与对比表格
| 项目 | 原文内容 | 扩写内容 | 特点说明 |
| 地理位置 |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 南昌历史悠久,曾为豫章郡,现为繁华新都 | 突出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
| 星宿与地形 |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 位于南方星宿分野,靠近衡山与庐山 | 强调地理优势与自然环境 |
| 水利与交通 |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 连接三江五湖,控制南方要道 | 展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
| 物产与人文 |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 物产丰富,人才辈出,如徐孺子 | 表达对地方文化的赞美 |
| 时节描写 |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秋意渐浓,气候宜人 | 渲染季节氛围 |
| 自然景色 |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 水清山秀,色彩斑斓 | 描绘秋日美景 |
| 情感表达 | 追逸兴于高风,畅幽情于霜序 | 思绪飞扬,情感悠远 | 表达作者内心感受 |
| 画面意境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天地辽阔,景色壮美 | 创造诗意的画面 |
四、结语
通过对王勃《滕王阁序》第二、第三段的扩写,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扩写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文章内涵,也能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感染力。同时,这种写作方式也为学习古文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