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无渡河的词语解释是什么】“公无渡河”是一个出自古代文献的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一种劝诫或警示的意味。它源自《淮南子》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位老者试图渡河但最终溺亡的悲剧,后人以此劝诫他人不要冒险行事。以下是对“公无渡河”这一词语的详细解释。
一、词语解释总结
| 词语 | 公无渡河 |
| 拼音 | gōng wú dù hé |
| 出处 | 《淮南子·人间训》 |
| 含义 | 劝诫别人不要冒险渡河,比喻劝人不要做危险的事情 |
| 用法 | 多用于劝告或警示,带有劝诫和警醒的意味 |
| 近义词 | 勿冒风险、慎行避险 |
| 反义词 | 冒险前行、奋不顾身 |
二、详细解释
“公无渡河”最早见于《淮南子·人间训》,原文为:
> “昔者有公,欲渡河,其妻止之曰:‘公无渡河。’公不听,遂渡,溺死。”
意思是:从前有一位老人,想要渡河,他的妻子劝阻他说:“你不要渡河。”但他不听,结果渡河时被淹死了。
这个故事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面对危险时,应当听从劝告,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后来,“公无渡河”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劝人不要去做危险的事,也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三、使用场景与语境
1. 劝诫他人:在朋友或家人准备进行高风险行为时,可以用“公无渡河”来提醒他们谨慎。
2. 文学描写:在诗词或小说中,常用此词来渲染悲剧氛围,或表达对命运的无奈。
3. 历史典故:作为古代寓言故事的一部分,常被引用以说明“听劝则安,逆言则危”的道理。
四、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 不要误解为字面意思:虽然字面上是“不要渡河”,但在实际使用中更多是象征意义,不能直接理解为禁止过河。
- 避免滥用:如果在不适合的场合使用,可能会显得生硬或不合时宜。
- 注意语境:在正式写作中,需结合上下文合理使用,以确保表达准确。
五、结语
“公无渡河”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未知和危险时,应保持冷静与理智,听从劝告,避免因一时冲动而酿成大祸。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文学创作中,这一词语都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