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捞月是什么歇后语】“猴子捞月”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歇后语,常用来形容人做事不切实际、徒劳无功。这个歇后语来源于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一群猴子看到水中的月亮倒影,误以为是真正的月亮掉进了水里,于是它们一个接一个地去捞,结果却什么也没捞到。
一、歇后语解析
| 歇后语 | 含义 | 使用场景 |
| 猴子捞月 | 比喻做事不切实际,徒劳无功 | 常用于批评别人做没有意义的事情或幻想不现实的目标 |
二、来源与寓意
“猴子捞月”的故事最早见于古代的民间传说,后来被广泛收录在成语和俗语中。故事的大意是:
一群猴子在河边玩耍,看到水中有一轮明亮的月亮,它们以为月亮真的掉进水里了,便想把月亮捞出来。于是,它们一个接一个地倒挂在树上,试图用手去捞水中的“月亮”,结果自然是毫无所获。
这个故事寓意深刻,提醒人们不要被表象迷惑,也不要盲目行动,要认清现实,脚踏实地。
三、使用示例
- 例句1:他整天想着一夜暴富,简直是猴子捞月,根本不可能实现。
- 例句2:别再浪费时间在这份没希望的工作上了,你这是猴子捞月。
- 例句3:虽然梦想很美好,但也要有实际行动,否则就是猴子捞月。
四、相关成语与俗语
| 相关表达 | 含义 |
| 白日做梦 | 比喻不切实际的幻想 |
| 望梅止渴 | 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
| 缘木求鱼 | 比喻方向错误,无法达到目的 |
五、总结
“猴子捞月”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歇后语,常用来批评那些不切实际、盲目追求虚幻目标的行为。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智慧的体现。在生活中,我们应学会理性思考,避免成为“猴子捞月”的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