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岐山是什么意思】“凤鸣岐山”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故的成语,常用于象征祥瑞、盛世或贤才出世。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还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一、
“凤鸣岐山”最早出自《诗经·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这句诗描绘了凤凰在高岗上鸣叫,梧桐树在朝阳中生长的景象,象征着吉祥与太平盛世的到来。
在历史中,“凤鸣岐山”也常用来形容周朝兴起时的祥瑞之兆。据传,周文王在岐山(今陕西岐山)一带建都,有凤凰飞来,预示着周朝的兴盛和贤德之君的出现。因此,“凤鸣岐山”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一种政治和文化的象征。
现代语境中,“凤鸣岐山”常被引申为有才华、有德行的人或事件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凤鸣岐山 |
| 出处 | 《诗经·大雅·卷阿》 |
| 原意 | 凤凰在岐山鸣叫,象征祥瑞与盛世 |
| 历史背景 | 周文王时期,凤凰出现在岐山,预示周朝兴起 |
| 文化象征 | 祥瑞、盛世、贤才出世、政治清明 |
| 现代引申义 | 表示有才华或德行之人出现,带来新气象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文学、历史、政治等场合,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
三、结语
“凤鸣岐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美好向往,也寄托了人们对未来光明前景的期盼。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华文化的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