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由勤俭败由奢是出自哪里】“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话常被用来告诫人们要勤俭节约,避免奢侈浪费。它不仅是一句警世名言,更蕴含着深刻的治国、持家、修身的道理。那么,这句话究竟出自哪里?下面将从出处、作者、含义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成由勤俭败由奢”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中,但其完整的表达形式则来源于宋代文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唐纪》中的评论。该句强调了国家或个人的成功往往源于勤俭节约,而失败则多因奢侈浪费所致。这一思想在后世广泛流传,成为中华文化中重要的道德训诫之一。
二、信息汇总表
项目 | 内容 |
句子原文 | 成由勤俭败由奢 |
出处 | 《资治通鉴·唐纪》(司马光) |
原文背景 | 司马光在评价唐朝兴衰时提出此观点 |
含义 | 国家或个人的成功源于勤俭,失败多因奢侈浪费 |
应用领域 | 治国、持家、修身、教育等 |
文化影响 | 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道德训诫,广为传颂 |
代表人物 | 李绅(《悯农》)、司马光(《资治通鉴》) |
三、延伸说明
虽然“成由勤俭败由奢”常被认为出自李绅的《悯农》,但实际上,《悯农》主要表达了对农民辛劳的同情,并未直接使用该句。真正将其系统化并作为历史评论的是司马光。他在《资治通鉴》中通过回顾历代王朝兴衰,指出勤俭与奢靡对国家命运的影响,从而赋予了这句话更深的历史意义。
此外,这句格言也常被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家庭教育和政策制定中,提醒人们珍惜资源、反对浪费,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四、结语
“成由勤俭败由奢”虽简短,却蕴含深刻哲理。它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社会值得深思的警示。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保持勤俭作风,远离奢靡之风,都是通向成功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