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杜甫赏析及手法和感情】一、
杜甫的《蜀相》是一首怀古抒情诗,通过对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英雄人物命运的感慨。全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结构严谨,是杜甫七言律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本诗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对比映衬、用典等艺术手法,通过描绘成都武侯祠的景色,引出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诗中不仅展现了杜甫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敬仰,也寄托了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无奈。
二、诗歌赏析、手法与情感分析表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诗题 | 《蜀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杜甫借此表达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对现实的感慨。 | 
| 作者 | 杜甫(712年-770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 
| 体裁 | 七言律诗,结构严谨,讲究对仗工整。 | 
| 写作背景 | 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曾到成都,游览武侯祠,有感而发。 | 
| 主要内容 | 通过描写武侯祠的景象,回顾诸葛亮的功绩,抒发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对时局的忧思。 | 
| 思想感情 | 表达了对诸葛亮忠诚勤勉的赞美,也流露出对国家动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 
| 艺术手法 | 1. 借景抒情:以武侯祠之景引出对诸葛亮的怀念。 2. 用典:如“三顾频烦天下计”化用《三国志》中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3. 对比映衬:将诸葛亮的忠贞与当时朝政的腐败形成鲜明对比。 4. 对仗工整:如“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等句,体现律诗特点。 | 
| 语言风格 | 沉郁顿挫,含蓄深远,具有浓厚的历史感与现实关怀。 | 
| 主题思想 | 怀古伤今,寄托理想,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对贤才难遇的叹息。 | 
三、结语
《蜀相》不仅是杜甫对历史人物的深情缅怀,更是他个人政治抱负与现实困境的写照。诗中既有对诸葛亮“鞠躬尽瘁”的钦佩,也有对自身壮志未酬的感慨,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位忧国忧民诗人的深刻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