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middot及春思原文赏析及翻译)
春意阑珊,花香四溢,思绪随风起舞。《如梦令》是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的一首经典词篇,以其婉约的风格和深邃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这首词以“春思”为主题,描绘了春天里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原词如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开篇便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溪水潺潺,夕阳西下,一位女子在溪边的小亭中饮酒赏景,直至天色渐晚仍流连忘返。她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以至于忘记了归途。当酒兴消退,她才意识到夜幕降临,于是匆匆划船返回,却不慎闯入了荷塘深处。这一意外之喜,不仅增添了几分趣味,也展现了女子活泼开朗的性格。
词中的“争渡,争渡”表现出女子急于找到出路的焦急心情,而“惊起一滩鸥鹭”则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动态之美,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世界。然而,细细品味,这看似欢快的场景背后,却隐藏着淡淡的忧愁——或许这位女子正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借春游来排遣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接下来是一段关于“春思”的描述: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在这部分中,词人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昨夜雨疏风骤”,一夜风雨过后,海棠花是否依然鲜艳?卷帘人回答说“海棠依旧”,但词人心中却明白,经过狂风骤雨的洗礼,花朵必定凋零,绿叶反而更加茂盛。这种反差映射出词人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亲人深切的牵挂。
翻译成现代汉语如下:
常常记得那日黄昏,在溪边的小亭子里饮酒,沉醉得完全忘记了回家的路。
玩乐至尽兴时已近傍晚,我急忙划船返回,却不小心驶入了荷花丛中。
奋力划桨想要出去,惊动了一群栖息的鸥鹭。
昨夜雨点稀疏,风声急促,虽然睡得很熟,但宿醉仍未完全消散。
我试着问侍女窗外的海棠花如何了,她告诉我还是那样。
你懂吗?你懂吗?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了。
《如梦令·春思》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表达了古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更抒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世界。读罢此词,我们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气息,也能从中汲取到面对人生困境时乐观豁达的态度。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