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2021年2019-2020年《满井游记》习题及答案汇编【精华】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2021年2019-2020年《满井游记》习题及答案汇编【精华】,跪求好心人,帮我度过难关!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27 13:36:45

《满井游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一篇散文名作,以其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的笔调描绘了早春时节京郊满井一带的景色。这篇文章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文言文阅读材料。

为了帮助广大师生更好地掌握《满井游记》的相关知识点,本文整理了2019年至2020年间各地中考、期末考试以及语文练习中出现的典型习题与参考答案,内容涵盖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写作手法分析等多个方面,是一份系统性、实用性较强的复习资料。

一、字词积累

1. 游人虽未盛,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 译文:虽然游玩的人不多,但步行的话也会出汗湿透背脊。

- 重点词:虽、盛、然、浃背

2.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 译文:凡是晒太阳的鸟儿,浮在水面的鱼儿,都显得悠闲自在。

- 重点词:凡、曝沙、呷浪、悠然

3.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译文:这才明白郊外的田野并不缺少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 重点词:始知、未始、未之知

二、句子翻译

1. 余寒犹厉,北风卷地,白草折。

- 译文:残余的寒意仍然很重,北风吹过地面,白色的草被吹折了。

2.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 译文:山峦仿佛被晴天的雪水洗净,明亮得像擦拭过一样,鲜艳美丽。

3.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清泉激石,泠泠作响。

- 译文:柳条即将舒展却还未完全展开,柔软的枝条随风飘动,清澈的泉水击打岩石,发出清脆的声音。

三、内容理解

1. 文章开头写“余寒犹厉”,有何作用?

- 答案:通过描写初春的寒冷,反衬后文春景的温暖和生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春天的到来。

2. 作者为何说“城居者未之知”?

- 答案:因为城里的居民忙于琐事,很少到郊外去感受自然的变化,所以不了解外面的春景。

3.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 答案:文中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例如“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将山峦比作被擦净的镜子,形象生动。

四、写作特色

1. 语言风格

本文语言简洁明快,多用短句,节奏感强,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自然美感。

2. 情感表达

作者通过对春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城市生活的反思,体现了他追求自由、亲近自然的思想。

3. 结构安排

文章按时间顺序展开,由寒到暖,由远及近,层层递进,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五、拓展思考

1. 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城居者未之知”的看法。

- 提示:可以从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缺乏与自然接触的角度进行分析,强调亲近自然的重要性。

2. 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如何描写春天?

- 提示: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如季节变化、人物活动、环境氛围等,展现个人独特的观察视角。

六、参考答案(部分)

| 题号 | 题目 | 答案 |

|------|------|------|

| 1 | “游人虽未盛”中的“虽”是什么意思? | 虽然 |

| 2 | “柳条将舒未舒”表达了什么? | 柳条刚刚开始发芽,尚未完全舒展,表现出早春的特点。 |

| 3 | 作者为什么认为“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 因为郊外的景色已经呈现出春天的迹象,只是城里人没有注意到。 |

结语:

《满井游记》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面反映作者思想情感与生活态度的镜子。通过系统的习题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本汇编内容详实、题目典型,适合初中阶段语文学习使用,也可作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资料。

注:本资料来源于2019-2020年度各地考试与练习题,内容经过整理与优化,确保原创性和实用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