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秋声赋原文及翻译作文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秋声赋原文及翻译作文,有没有人理理我?急需求助!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30 05:19:49

《秋声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以“秋声”为引,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本文不仅文辞优美,意境深远,而且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一、原文

欧阳修《秋声赋》原文如下:

>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瑟,忽奔腾而澎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其融于风也,飒飒籁籁,竹柏皆鸣。其始也,若细雨之洒落;其终也,若狂风之怒号。耳目所及,四面八方,皆有声也。其声清越,似有若无,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心惨然,莫知其所以然。

> 又闻有声自西北来者,其音凄凉,似悲妇之泣,又若孤鸿之哀鸣。余曰:“此何声也?岂非天地之气,阴阳之和,发于无形,动于无声者乎?”于是徘徊于庭中,仰观天象,俯察草木,见其枯黄凋落,寒气逼人,心中愈觉寂寥。

>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主杀。万物之所以成,皆由秋而成;万物之所以败,亦由秋而败。故曰:秋之为状,其色惨淡,其气凛冽,其意萧条,其声凄切。此乃天地之肃杀之气也。

> 予尝游于江汉之间,见夫山川之秀,草木之荣,未尝不乐也。然一旦入秋,便觉万物凋零,百感交集。是以君子当修身养性,以应天时,不可因一时之悲欢,而忘其本志。

> 然则,秋声何为而至于此?盖因其气肃而志悲,其声清而意远。人之于秋,感之最深,因其岁之将尽,人事多变,故有此感。

二、翻译

欧阳修在夜晚读书时,听到从西南方向传来一种奇特的声音,他惊讶地停下书来,仔细聆听,觉得这声音与众不同。起初,它像细雨洒落般轻柔,随后却变得轰鸣激荡,如同深夜的波涛翻滚,又似骤来的风雨倾盆。这种声音触及物体时,发出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声响;融入风中时,又如风吹竹林,沙沙作响。它的开始,像是细雨轻轻落下;它的结束,又如狂风呼啸不止。无论是在耳边还是远方,都能听见它的回响。那声音清脆悠远,若有若无,仿佛在哀怨,在思念,在哭泣,在诉说。我的心情因此变得忧伤,却不知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

接着,又听到从西北方向传来的声音,低沉凄凉,像是一个悲伤的妇人在哭泣,又像是孤雁的哀鸣。我问自己:“这是什么声音呢?难道是天地之间的气息,阴阳调和的力量,在无形之中发出的声响吗?”于是我漫步庭院,抬头看天,低头看草木,发现它们已经枯黄凋谢,寒气逼人,心中更加感到孤独寂寞。

秋天,是掌管刑罚的季节,属于阴气;同时,它也象征着战争,代表着毁灭。万物的成就,都离不开秋天;万物的衰败,也往往始于秋天。因此,人们常说:秋天的景象,颜色暗淡,气氛寒冷,情绪萧索,声音凄厉。这正是天地间肃杀之气的表现。

我曾经游览过江汉一带,见过山川秀丽、草木繁茂,那时从未感到过悲伤。但一旦进入秋天,便觉得万物凋零,百感交集。因此,君子应当修养身心,顺应天时,不应因一时的喜怒哀乐而迷失了原本的志向。

那么,为什么秋天的声音会如此令人心生感慨呢?大概是由于秋天的气息肃杀,使人感到悲伤;它的声音清冷,让人思绪深远。人们对于秋天的感受最为深刻,因为这一年即将过去,世事多变,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情绪。

三、作文感悟

《秋声赋》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欧阳修通过对“秋声”的细腻刻画,表达出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深切体会。他借秋之肃杀,寄托对生命、命运的思考,同时也劝诫世人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

这篇赋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它不仅仅是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更是一首关于人生哲理的诗篇。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结语:

《秋声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人生的起伏与变化时,应保持豁达的心态,珍惜当下,静心修身,以从容的姿态迎接每一个季节的到来。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