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四年里,我坚持每天写一点文字,从最初的随笔到后来的短文,再到如今的深度思考,写作成了我表达情感、梳理思绪的重要方式。而在这段漫长的练笔过程中,有一篇读后的文字让我至今难以忘怀——那就是对沈石溪《象母怨》的读后感。
《象母怨》是沈石溪先生的一部动物小说,讲述了一头老象在面对族群危机时所表现出的母性与牺牲精神。故事中的“象母”并非真正的母亲,而是因为某种原因被赋予了照顾幼崽的责任,她在风雨中守护、在困境中挣扎,最终用生命换来了族群的延续。这部作品虽然以动物为题材,却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中亲情、责任与牺牲的主题。
初读《象母怨》,我被其中细腻的情感描写所打动。作者没有刻意渲染悲情,而是通过平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情节,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无声的力量。那是一种超越物种的共鸣,是对生命最朴素的尊重。我开始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也像“象母”一样,在生活的重压下默默承担着责任?我们是否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四年练笔的过程,让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将阅读的感受转化为文字。最初,我的文字还很稚嫩,常常只是复述故事内容,或者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人物、解读情节,甚至联系现实进行反思。比如,在写《象母怨》的读后感时,我不再只停留在“感人”的层面,而是试着探讨“责任”与“牺牲”的意义,以及在当代社会中,这种精神是否仍然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弘扬。
写作让我变得更加敏感,也更加理性。它教会我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在纷繁的现实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而《象母怨》这篇读后文字,正是我练笔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不仅记录了我对一部作品的理解,也见证了我从一名普通写作者成长为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表达的写作爱好者。
如今回望这四年的练笔之路,我深知,文字的力量不在于华丽的辞藻,而在于真诚的表达。而《象母怨》带给我的不仅是感动,更是一种持续前行的动力。在未来,我希望继续用笔记录生活,用文字传递思想,让每一次写作都成为一次心灵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