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戴嵩画牛优秀课件
一、课程导入
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古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人生智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篇极具代表性的古代寓言故事——《书戴嵩画牛》。
二、作者简介
《书戴嵩画牛》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之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皆有极高造诣,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常常以小见大,寓意深远,语言生动形象。
三、课文内容
原文节选:
>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翻译理解:
四川有个叫杜处士的人,非常喜欢书画,收藏了上百件作品。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牛》,是他最珍爱的一幅,用锦缎装裱,玉轴支撑,常常随身携带。有一天,他把书画拿出来晾晒,一个牧童看见后,拍手大笑说:“这画的是斗牛啊!牛斗的时候,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腿之间。现在这画中的牛却甩着尾巴斗,这是错误的!”杜处士听了笑着说,确实如此。古人说:“耕田要问农夫,织布要问女工。”这个道理是不能改变的。
四、课文解析
1.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知识来源于实践,而不是书本上的理论。
杜处士虽然是一位喜爱书画的文人,但他对画牛的理解并不如一个放牛的小孩来得真实。这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
2. 写作特色
- 叙事简洁,寓意深刻:文章虽短,但结构紧凑,情节生动。
- 对比手法:将杜处士与牧童进行对比,突出主题。
- 引用古语:结尾引用“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增强了说服力和文化底蕴。
五、课堂活动设计
活动一:角色扮演
请学生分组,分别扮演杜处士、牧童以及旁观者,重现文中场景,体会人物心理变化。
活动二: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思考:
- 为什么牧童能指出画中的错误?
- 杜处士为什么愿意接受牧童的意见?
- 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活动三:拓展延伸
让学生查找其他关于“实践出真知”的成语或名言,并进行分享。
六、总结升华
《书戴嵩画牛》虽是一篇短文,但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它提醒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践,不要只依赖书本;同时也要尊重每一个有经验的人,因为他们可能掌握着我们未曾了解的知识。
七、作业布置
1. 背诵并默写课文。
2.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谈谈你对“实践出真知”的理解。
3. 查找并整理与“实践”相关的名人名言。
结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重视实践的重要性,学会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探索与发现,做一个有智慧、有见解的人。
---
如需PPT格式或进一步优化,请告知,我可以继续为你提供配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