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写作方法。
3. 感受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悟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温馨的文章——《珍珠鸟》。这是一篇散文,作者是冯骥才。你们有没有养过小动物?和它们相处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生1:我养过一只小狗,它特别亲人,每天早上都会来叫醒我。
生2:我家里有一只小金鱼,我每天都去看它,感觉它好像也在看着我。
师:看来大家都有和小动物相处的经历。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散文,看看作者是如何与珍珠鸟建立起深厚感情的。
(二)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朗读课文)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的理解?
生3:文章讲的是作者养了一只珍珠鸟,随着时间推移,鸟儿从害怕到信任,最后和作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师:非常好!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描写,表达了对珍珠鸟的喜爱以及对人与动物之间信任关系的赞美。
(三)精读分析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哪些细节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变化?
(出示课文片段:“起初,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后来就渐渐地飞到我的书桌上。”)
师:这里的“小家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这样称呼珍珠鸟?
生4:这是作者对珍珠鸟的亲昵称呼,说明他把它当成了自己的朋友。
师:很好。再来看这一句:“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最后竟然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
师:谁能说说这段话中“挨近”、“蹦”、“俯下头”这些动作词的作用?
生5: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珍珠鸟从胆怯到放松的过程,表现出它对作者的信任。
师:非常准确。这种细腻的描写方式,正是作者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四)深入探究
师:我们再来读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生6:我觉得这句话是在说,只要我们真诚地对待别人或动物,就能建立良好的关系,创造出和谐的环境。
生7:就像作者和珍珠鸟一样,因为彼此信任,所以才能有这么美好的互动。
师:说得很好。这句话不仅是对文章主题的总结,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信任他人,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
(五)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除了人与动物之间可以建立信任,人与人之间也可以。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信赖”的理解。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点评)
(六)总结升华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珍珠鸟》,不仅了解了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故事,更体会到了信任的力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感受、去信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境界。
四、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与一个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注意运用细节描写。
2. 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最后一段。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内涵。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历,增强情感共鸣,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