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背景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反映了红军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首诗不仅是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真实写照,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队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二、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语言凝练、气势恢宏,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三、诗歌内容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字词解释
- 远征难:指长征路途遥远且困难重重。
- 万水千山:形容路途遥远,山水众多。
- 只等闲:只是平常的事情,表现红军的英勇与从容。
- 五岭:指南岭山脉中的五座山,象征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
- 逶迤:形容山势曲折绵延。
- 腾细浪:形容山如波浪起伏。
- 乌蒙:指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交界处。
- 磅礴:形容山势雄伟。
- 走泥丸:比喻红军翻越山岭如同滚动泥球一样轻松。
- 金沙水:指金沙江,红军曾在此巧渡。
- 云崖暖:形容江水拍打悬崖,气氛热烈。
- 大渡桥:指泸定桥,红军曾在此强渡。
- 铁索寒:形容桥上铁索冰冷,战斗激烈。
- 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交界,终年积雪。
- 三军:指红军三大主力部队。
五、诗句赏析
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点明主题,表达了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2.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用夸张手法描写红军翻越山岭的轻松自如,表现出他们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
3.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红军在不同环境下的英勇表现,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战斗的艰辛。
4.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结尾句表达了胜利后的喜悦之情,体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六、中心思想
《七律·长征》通过对红军长征过程中几个典型场景的描写,歌颂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队伍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的崇高理想。
七、学习感悟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仅了解了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更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八、拓展延伸
可以结合历史课本或纪录片,进一步了解长征的全过程;也可以查阅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作品,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