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脚印小班教案】一、活动目标:
1. 认识“小脚印”在雪地中的形状与特征,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2. 通过观察和模仿,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游戏中感受冬天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 教具准备:图片或视频展示雪地中的小脚印;纸张、彩色笔、橡皮泥等手工材料。
2. 环境准备:布置一个模拟“雪地”的区域,如用白布、泡沫板等制作“雪地”场景。
3. 幼儿准备:提前了解冬季天气和雪景的基本知识。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回忆冬天的经历:“你们有没有在下雪天出去玩过?你看到地上有什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出“小脚印”的主题。
2. 观察与讨论(10分钟)
展示“雪地里的小脚印”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脚印的形状、大小和排列方式。
提问:“这些脚印是谁留下的?它们是怎么形成的?”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动手操作(15分钟)
幼儿分组进行“做脚印”活动:
- 使用橡皮泥捏出不同的脚印形状,并贴在“雪地”背景上。
- 用彩色笔在纸上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小脚印”,并讲述脚印的故事。
4. 游戏互动(10分钟)
开展“找脚印”游戏:教师在“雪地”中藏一些脚印卡片,幼儿分组寻找,找到后说出脚印的形状和颜色。
通过游戏增强幼儿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受。
布置一个小任务: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家附近是否有小脚印,并记录下来。
四、活动延伸:
1. 在美术区投放相关材料,让幼儿继续创作“雪地里的小脚印”。
2. 结合语言活动,讲述关于“小脚印”的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鼓励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观察自然,发现更多有趣的痕迹。
五、活动评价: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初步感知“小脚印”这一自然现象,增强了对冬季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和游戏互动,提高了幼儿的综合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
六、注意事项:
1. 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幼儿在模拟“雪地”中摔倒。
2. 鼓励每个孩子积极参与,给予适当的表扬和肯定。
3. 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满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的需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