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古诗暮江吟】在唐代众多诗人中,白居易以其平实自然、贴近生活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不仅语言通俗易懂,而且情感真挚,深受后人喜爱。其中,《暮江吟》便是他笔下的一首经典之作,虽篇幅短小,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暮江吟》全诗如下: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首诗描绘的是傍晚时分江面上的景色。诗人以极其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夕阳余晖洒落在江面上,一半是碧波荡漾的青绿色,一半则被染成了绚丽的红色。这种色彩的对比,既表现了光线的变化,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壮丽的美感。
“可怜九月初三夜”一句,点明了时间背景,也透露出诗人对这个时节的喜爱之情。“露似真珠月似弓”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将夜晚的露水比作珍珠,月亮则像一张弯弯的弓,形象而富有诗意,令人仿佛置身于那静谧而美丽的夜晚之中。
从内容上看,《暮江吟》虽然没有复杂的典故或深奥的哲理,但正是这种质朴的表达方式,让读者能够轻松地进入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之中。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敏锐感知。
此外,这首诗在结构上也颇具特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由景入情,层层递进,使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深度。这种写法在白居易的诗歌中并不鲜见,但也正是这种风格,使得他的作品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暮江吟》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与自然美感的小诗,它不仅展示了白居易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他那种平和、淡泊的人生态度。在今天看来,这首诗依然能够打动人心,成为我们了解古代诗人情怀与审美情趣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