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原文及赏析】“七哀”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诗歌体裁,多用于抒发对国家动荡、人生无常、亲友离散等深沉情感的感慨。在众多“七哀”诗中,曹操、王粲、张衡等人均有佳作流传,其中尤以王粲的《七哀诗》最为著名,广为传诵。
一、原文
《七哀诗》
(汉)王粲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关中昔丧乱,官寺皆焚毁。
岂曰无衣裳?民多白首矣。
仓廪无余粟,徭役不休止。
户口半虚耗,田畴荒芜矣。
士卒皆饥寒,老弱无归所。
我心何所思?忧思成疾疢。
愿逐天风去,飘然归故乡。
但恐不得归,空见孤城影。
二、译文与解读
这首诗描绘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惨状。诗人通过“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开篇,点明了战乱频仍、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豺虎”比喻强盗和军阀,形象地表现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残酷。
接着,“关中昔丧乱,官寺皆焚毁”,进一步说明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原本繁华的关中地区,如今已是满目疮痍,官府建筑被烧毁,人民流离失所。
“岂曰无衣裳?民多白首矣。”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同情。虽然表面上看似乎还有衣服穿,但实际上许多老人早已穷困潦倒,生活艰难。
后几句继续描写战争带来的后果:粮食匮乏、赋税沉重、人口锐减、田地荒废,士卒饥饿寒冷,老弱无处安身。这些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悲愤与无奈。
最后两句“我心何所思?忧思成疾疢。愿逐天风去,飘然归故乡。但恐不得归,空见孤城影。”则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和对未来的忧虑。他渴望回到家乡,却担心无法实现,只能在远方遥望那座荒凉的城市,心中充满惆怅。
三、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1. 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王粲的《七哀诗》语言简洁朴素,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直击人心。全诗层层递进,从描绘战乱场景到表达个人情感,情感真挚动人。
2. 现实主义风格突出
这首诗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诗人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了战乱对普通百姓的伤害,体现了他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3. 思乡情怀与家国情怀并存
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透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这种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使整首诗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四、结语
王粲的《七哀诗》不仅是对乱世的深刻记录,更是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思考。它让我们看到,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体的命运总是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而诗人的忧思与呼唤,至今仍能引起共鸣,成为我们理解古代文学与历史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