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轮子》小班教案】一、活动目标:
1. 认识轮子的基本形状和功能,初步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2. 通过观察和操作,激发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探索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 各种带有轮子的玩具(如小车、积木、玩具火车等)。
2. 图片资料:汽车、自行车、滑板、飞机等带轮子的图片。
3. 操作材料:纸盘、瓶盖、吸管、胶水、彩笔等。
4. 背景音乐:轻快的儿歌或节奏感强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没有轮子的玩具,提问:“这个玩具不能动,怎么让它跑起来呢?”引导幼儿思考轮子的作用。接着出示有轮子的玩具,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点——都有轮子。引出课题《了不起的轮子》。
2. 观察与讨论(10分钟)
展示各种带轮子的图片,鼓励幼儿说说自己见过哪些有轮子的东西,并尝试描述它们是怎么动的。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常见的交通工具,如汽车、公交车、自行车等,帮助幼儿拓展认知。
3. 动手操作(15分钟)
分组进行“制作小车”活动。每组发放纸盘、瓶盖、吸管等材料,引导幼儿用胶水将瓶盖粘在纸盘上,再把吸管固定在纸盘下方作为车轴,制作简易小车。鼓励幼儿尝试推动自己的小车,观察轮子是如何转动的。
4. 游戏互动(10分钟)
组织“轮子比赛”游戏。幼儿分成小组,用自己制作的小车进行比赛,看谁的小车跑得最远或最快。游戏中引导幼儿感受轮子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提问:“轮子有什么用?你最喜欢哪种带轮子的东西?”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最后布置一个小任务: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看看有没有轮子,并和爸爸妈妈一起记录下来。
四、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轮子”为主题,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通过观察、操作和游戏,幼儿不仅认识了轮子的功能,还在动手过程中提升了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今后可结合更多实际生活场景,进一步拓展幼儿对轮子及其应用的认识。
五、延伸建议:
1.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更多带轮子的玩具,供幼儿自由探索。
2. 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设计的“神奇轮子”。
3. 结合科学活动,引导幼儿了解轮子如何减少摩擦力,使物体更容易移动。
通过本活动,孩子们不仅能感受到“轮子”的奇妙,还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