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天香的意思(成语词典)】在汉语中,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国色天香”这一成语,常被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与气质,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美感。那么,“国色天香”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它又源自何处?本文将从成语词典的角度出发,带您深入了解这一经典表达。
“国色天香”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正封的《咏牡丹》一诗,原句为:“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这里的“国色”指的是国家中最美丽的花朵,即牡丹;“天香”则形容其香气飘逸,仿佛来自天上。后来,人们将此词引申为对女性容貌与气质的极高赞美,意指女子美艳绝伦、风华绝代,犹如花中之王——牡丹一般,令人倾倒。
从成语词典的角度来看,“国色天香”通常被解释为:“原指牡丹花的艳丽与香气,后多用来形容女子容貌极其美丽,气质高雅。”在现代汉语中,该成语多用于文学作品或日常交流中,强调女性的非凡美貌与独特魅力。
需要注意的是,“国色天香”虽常用于形容女性,但并非仅限于女性使用。在某些语境下,也可用来形容景色、艺术品等具有极高水平的美。例如,在描写名胜古迹时,亦可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其壮丽与典雅。
此外,成语的使用需结合上下文,避免误用或滥用。虽然“国色天香”带有褒义色彩,但在某些场合中,若脱离实际,可能会显得夸张或不切实际。因此,在写作或口语表达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运用。
总结而言,“国色天香”不仅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通过了解其来源与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用法,也能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的含义与用法,可查阅权威的成语词典或相关语言资料,以获取更全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