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3课测量质量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认识质量的含义,了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 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 能够用“克”和“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进行简单记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 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交流与分享,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的实验习惯。
-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掌握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 难点: 正确使用天平,理解质量与重量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 天平(托盘天平或电子天平)
- 不同质量的物体(如书本、文具盒、橡皮等)
- 标准砝码
- 实验记录表
- PPT课件或教学挂图
- 学生准备:
- 笔记本、铅笔、直尺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吃的苹果有多重吗?一个书包有多重呢?”
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概念,并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
2. 新知讲解(10分钟)
- 什么是质量?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单位是“克”(g)和“千克”(kg)。
举例说明:一个苹果大约200克,一个书包可能有1千克。
- 认识天平
展示天平实物,介绍其结构和使用方法。
强调:使用天平时要轻拿轻放,保持平衡。
3. 实践操作(20分钟)
- 步骤一:调整天平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底脚使指针指向零点。
- 步骤二:放置物体
将待测物体放在左盘,右盘放入砝码,直到天平平衡。
- 步骤三:读取数据
记录砝码的总质量,即为物体的质量。
- 学生分组实验
每组发放不同物品,让学生轮流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 提问:“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测量,发现质量的奥秘。
五、作业布置:
- 完成实验记录表,写出自己家中几种物品的质量。
- 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测量一个物品的质量,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学。
六、板书设计:
```
新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3课 测量质量
一、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二、单位:克(g)、千克(kg)
三、测量工具:天平
四、操作步骤:
1. 调整天平
2. 放置物体
3. 加减砝码
4. 读数记录
```
七、教学反思(教师参考):
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了对质量的基本概念,掌握了使用天平的基本技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例,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仪器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