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历史学习中,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尤其在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掌握这一内容对于理解现代民主制度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背景、过程、特点及影响等方面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进行系统梳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背景:封建王权与议会斗争
17世纪初,英国仍处于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之下,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传统的君主专制逐渐暴露出弊端。尤其是查理一世时期,他试图推行“君权神授”思想,强化个人独裁,与议会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1628年,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要求限制王权,但遭到查理一世的拒绝。1640年,查理一世被迫召开长期议会,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经过内战、共和国建立、复辟等复杂过程,最终在1688年的“光荣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联合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二、确立过程:从革命到制度化
1. 《大宪章》(1215年)
虽然《大宪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宪法,但它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为后来的宪政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权利法案》(1689年)
这是英国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的标志。该法案明确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不得随意逮捕臣民;议会定期召开,享有立法权和财政权;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限制了王权。
3. 《王位继承法》(1701年)
进一步规范了王位继承制度,确保王权不被天主教势力掌控,巩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地位。
三、特点:渐进性与妥协性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长期的斗争与妥协。其主要特点包括:
- 渐进改革:通过一系列法律逐步削弱王权,而非暴力革命。
- 议会至上: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象征。
- 法治传统:强调法律高于一切,国王也必须遵守法律。
- 分权制衡:国王、议会和法院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四、影响与意义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不仅改变了本国的政治结构,也为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制度提供了重要范本:
- 对英国:确立了现代政治体制的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 对世界:成为许多国家宪政建设的参考,如美国、法国等国的民主制度都受到其影响。
- 对后世:为现代民主国家提供了制度保障,强调法治、议会制和权力制衡。
五、复习建议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 时间线清晰:掌握关键事件的时间顺序,如《大宪章》、内战、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等。
2. 关键词记忆:如“议会主权”、“君权神授”、“光荣革命”、“分权制衡”等。
3. 对比分析:与同时期其他国家的政体进行比较,如法国的君主专制、中国的封建帝制等。
4. 联系现实:思考君主立宪制对现代国家治理的启示,如英国现在的君主立宪制度是如何运作的。
结语: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是英国历史发展的结果,更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开端。通过系统复习这一内容,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政治体制的演变逻辑,为高考和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