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版再别康桥】老早以前,我读过一首诗,叫《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写的。那时候年纪小,只觉得字句漂亮,意思嘛,似懂非懂。后来年纪大了,读得多了,才慢慢明白,那首诗里头藏着多少情,多少念。
前些日子,朋友说:“你讲讲《再别康桥》用方言怎么读?”我一听,心里就动了。方言啊,是根,是魂,是乡音。要是把这首诗用方言念出来,是不是更有味道?
于是我就试着用我老家的土话来念一遍。一念,嘿,还真不一样。那“轻轻的我走了”,在方言里就是“我轻轻走咯”,听起来软绵绵的,像风一样轻。还有“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在方言里是“悄默声是别离的箫”,听着就带点愁味。
我一边念,一边想:这诗,不是写给谁的?是写给康桥的,也是写给自己的。他走了,但心里还留着那条河,那片云,那座桥。就像我们离开家乡,心里总有个地方放不下。
方言版的《再别康桥》,虽然没有原诗那么文雅,但更接地气。它不讲究平仄对仗,却有生活的温度。它不像普通话那样工整,却更真实、更动人。
有时候,我觉得方言不只是语言,更是记忆。每一种方言,都藏着一个地方的故事,一段历史,一份情感。所以,当我用方言念这首诗时,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坐在老屋门口,听爷爷讲故事的那个午后。
《再别康桥》本来就是一首温柔的诗,用方言念,更添几分柔情。它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心底的回响。
所以,下次如果你有机会,不妨也试试用方言读读这首诗。说不定,你会听见不一样的声音,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