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名师课堂教学实录】在语文教学中,《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极具历史价值和语言魅力的文言文。它不仅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更通过烛之武的智慧与口才,体现了“一言可兴邦”的深刻道理。本文以一位资深语文教师的课堂实录为蓝本,展现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体会人物形象,并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课堂伊始,教师以一段简短的历史背景介绍切入,帮助学生建立对春秋时期国际形势的基本认知。随后,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文言词汇,如“辞”、“许”、“封”等词的含义及其在句中的作用。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力。
在分析烛之武的劝说策略时,教师特别强调了其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语言艺术。通过对“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阙秦以利晋”等关键句子的解读,学生逐渐认识到烛之武并非一味求生,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巧妙运用外交手段化解危机。
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思考:烛之武为何能成功?他的成功是否仅仅依靠语言?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认为是他的爱国情怀,有的认为是他对局势的精准判断,还有的则认为是他在关键时刻的冷静应对。这种开放性的讨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章的主题。
最后,教师布置了一项拓展任务:让学生以“我眼中的烛之武”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结合课文内容,表达自己对这位历史人物的认识与评价。这项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也让学生在写作中进一步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
整堂课节奏紧凑、内容丰富,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思维的启发;既有语言的积累,也有情感的共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文化素养与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