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教学设计(9页)】一、教学基本信息
- 课题:《夏日绝句》
-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
- 年级:小学五年级
- 教材版本: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 授课教师:XXX
- 教学时间:XXXX年XX月XX日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理解诗句意思,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品读语言,感受诗人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 学会联系历史背景理解诗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李清照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难点:体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所表达的豪迈气概与爱国情怀。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音频、相关历史背景资料、板书设计。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李清照的相关资料,了解宋代的历史背景。
五、教学过程设计(共9页)
第一页:导入新课(约5分钟)
-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夏天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夏日氛围。
- 提问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古代,人们是怎么描写夏天的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夏天的古诗——《夏日绝句》。”
- 板书课题:《夏日绝句》
第二页:初读感知(约8分钟)
-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 正音练习:重点纠正“生当作人杰”的“杰”、“死亦为鬼雄”的“雄”。
- 整体感知:请学生说说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感受。
第三页:理解诗意(约10分钟)
- 逐句讲解: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活着就要做杰出的人,死了也要成为英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直到现在还在怀念项羽,他宁愿战死也不愿逃回江东。
- 讨论交流:为什么作者要提到项羽?她想表达什么情感?
第四页:深入探究(约10分钟)
- 背景介绍:
-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生活在北宋末年。
- 当时金兵入侵,宋朝南迁,国破家亡,她写这首诗是为了表达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 情感分析:
- 这首诗表面上是在赞颂项羽,实则是借古讽今,批评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
- 体现了李清照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第五页:朗读训练(约5分钟)
- 分组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诗句的节奏和情感。
- 配乐朗诵:播放轻柔的古典音乐,营造诗意氛围。
- 个别展示:请几位学生上台朗读,其他同学点评。
第六页:拓展延伸(约5分钟)
- 比较阅读:将《夏日绝句》与《如梦令》进行对比,分析李清照不同风格的诗词。
- 历史链接:介绍项羽的故事,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不肯过江东”的含义。
第七页:课堂小结(约2分钟)
- 回顾今天我们学习了《夏日绝句》,了解了李清照的爱国情怀和对英雄的赞美。
- 情感升华:希望同学们能从这首诗中汲取力量,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第八页:作业布置(约2分钟)
- 基础作业:抄写并背诵《夏日绝句》。
- 拓展作业:查找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写一篇简短的读书笔记。
- 思考题:如果你是李清照,你会如何评价当时的统治者?
第九页:板书设计
```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赞扬英雄批评现实
爱国情怀借古讽今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意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理解诗意和情感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历史背景的讲解上还可以更加深入,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
备注:本教学设计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注重学生参与和互动,提升课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