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一篇游记散文,属于“永州八记”之一。文章通过描写小石城山的自然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全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原文:
自西山之南十里,有山曰小石城。其势峭然,若城郭然。余尝游焉,见其奇石叠嶂,林木葱郁,溪水潺潺,幽深清冷,非尘世所常见也。其上多异草,下多怪石,人迹罕至,鸟兽不闻。余独坐其巅,望远山如黛,白云如练,心旷神怡,不知身在何地。
或曰:“此山虽小,然其形似城,故名‘小石城’。”余以为不然。夫山者,天地之骨也;石者,山之筋也。此山虽小,而其质坚,其形奇,其气清,非寻常之山可比也。吾尝思之:天地之间,万物皆有其性,山亦然。此山之奇,岂非天工之所造乎?
呜呼!吾生逢乱世,志不得伸,寄情山水,聊以自慰。然山川虽美,终不能解吾心中之郁结。愿后人览此记,知吾心之所向,亦知此山之奇,不可轻视也。
翻译:
从西山往南走十里,有一座山叫做小石城。它的形状高耸挺拔,像一座城池一样。我曾经游览过这里,看到那里的奇石层层叠叠,树林茂密,溪水缓缓流淌,环境幽静寒冷,不是人间常见的景象。山顶上有许多奇异的花草,山脚下则布满了怪石,很少有人来,连鸟兽的声音都听不到。我独自坐在山顶上,远望群山如墨色,白云如绸带,心情开阔愉快,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有人说:“这座山虽然不大,但形状像城,所以叫‘小石城’。”我认为并非如此。山是天地的骨骼,石头是山的筋骨。这座山虽然小,但它的质地坚硬,形状奇特,气息清新,绝非普通的山可以相比。我常常思考:天地之间,万物都有自己的本性,山也是如此。这座山的奇特,难道不是大自然的杰作吗?
唉!我生活在动荡的时代,抱负无法施展,只能寄托于山水之间,以此来安慰自己。然而,即使山川再美,也无法解除我心中的忧愁。希望后来的人读到这篇记,能了解我的心意,也能知道这座山的奇特之处,不要轻易忽视它。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因参与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失败,被贬至永州,在此期间创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包括《小石城山记》等作品。他的文章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借景抒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