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夜雪》(ldquo及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及rdquo及翻译赏析)】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夜雪》是一首以细腻笔触描绘冬夜雪景的小诗。全诗虽短,却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其中“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两句尤为经典,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也透露出一种静谧中蕴含的深沉情感。
一、原文与翻译
原文:
>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翻译:
已经惊讶于被褥和枕头的寒冷,又看见窗子透出明亮的光。夜里才知道雪下得非常厚重,不时听到竹子被压断的声音。
二、诗句解析
1. “已讶衾枕冷”
诗人一开始便从身体的感受入手,说明夜晚的寒冷已经让被褥变得冰凉,让人感到意外。这不仅是对天气的直接描写,也暗示了冬夜的漫长与孤寂。
2. “复见窗户明”
窗户因为积雪反射月光而显得明亮,这一句进一步渲染了雪夜的清冷氛围。窗外的洁白与室内的幽暗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意境。
3. “夜深知雪重”
这一句是全诗的高潮所在。诗人通过听觉来感知雪的重量——在深夜里,他明白这场雪下得非常大,不只是视觉上的厚实,更是压弯竹枝的沉重感。这里的“知”字,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敏锐。
4. “时闻折竹声”
最后一句以声音作结,给人以听觉上的冲击。竹子在雪压之下发出断裂的声音,既写出了雪势之猛,也增添了环境的动态感,使整首诗更具真实感和画面感。
三、艺术特色与情感表达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并未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以平实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冬夜雪景图。他通过对温度、光线、声音的细致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寂静而寒冷的夜晚,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种孤独与宁静交织的情绪。
诗中“夜深知雪重”一句,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有时候,我们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真正体会到某种事物的分量。正如雪虽无声,却能压断竹枝;人虽不言,却能在沉默中感知世界的重量。
四、总结
《夜雪》虽篇幅短小,但意蕴深远。它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抒情之作。诗人通过对雪夜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感悟。而“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两句,以其简洁而富有张力的语言,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名句。
这首诗提醒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偶尔也需要停下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感受生活中的细微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