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小水滴旅行记】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初步感知水的循环过程。
2.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3. 能力目标:锻炼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和表达。
二、活动准备:
- 故事图片或PPT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 小水滴头饰若干
- 水杯、冰块、热水等实物道具
- 轻音乐背景音效(如流水声、风声)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小水滴的头饰,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它有一个神奇的名字——‘小水滴’。今天我们要和小水滴一起踏上一场奇妙的旅行!”
2. 故事讲述(10分钟)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小水滴旅行记》:
“有一天,小水滴在大海里快乐地玩耍。它看到太阳公公照耀着海面,于是它决定去旅行。它慢慢变成了一朵云,飘啊飘,飞到了天空中。后来,它遇到了冷空气,变成了雨点,落到了地上,流进了小河,又回到了大海。”
3. 互动讨论(5分钟)
教师提问:
- “小水滴去了哪些地方?”
- “它变成了什么?”
- “你有没有见过下雨?”
鼓励幼儿积极发言,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4. 实验探索(10分钟)
教师展示实验:
- 水变冰:将水放入冰箱冷冻,观察水结冰的过程。
- 水变气:在锅中加热水,观察水蒸气上升。
- 水变雨:在玻璃杯上放一块冰,观察杯壁上的水珠。
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变化,引导他们思考水的状态变化。
5. 角色扮演(5分钟)
请幼儿戴上小水滴头饰,模仿小水滴的旅程,边走边说:“我是一滴小水滴,我要去旅行啦!”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自由表演。
6. 总结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和小水滴一起旅行了,知道了水可以变成冰、变成水、变成水蒸气。我们以后要节约用水,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四、活动延伸:
-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小水滴的一天”。
-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今天的所见所闻,并记录下来。
五、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故事、实验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水的循环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参与感。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避免使用AI生成常见句式,注重语言自然流畅,适合幼儿园小班教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