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软件》课程标准(高职)x】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工程造价软件》
课程代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填写)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
学时安排: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
学分:4学分
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先修课程:建筑识图与构造、工程经济学、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后续课程:工程造价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工程造价软件》是高职院校工程造价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工程造价软件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软件进行工程量计算、工程计价、工程预算及成本控制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工程造价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
- 掌握主流工程造价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流程;
- 理解工程量清单编制、工程计价原理及软件操作之间的关系;
- 了解工程造价软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模式和行业规范。
2. 能力目标
- 能够独立使用工程造价软件完成工程量计算、清单编制、预算书编制等工作;
- 具备利用软件进行工程成本分析与优化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素质目标
-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职业责任感;
- 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
-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四、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1. 模块一:工程造价软件概述
- 软件发展历程、常见软件类型(如广联达、鲁班、品茗等)、软件界面与基本操作
- 教学要求:了解软件功能,熟悉操作界面,掌握基本命令使用
2. 模块二:工程量计算与清单编制
- 图纸识别、构件划分、工程量计算规则、清单编码设置
- 教学要求:能够根据图纸完成工程量计算,并正确生成工程量清单
3. 模块三:工程计价与预算编制
- 定额套用、材料价格设置、费用计算、预算书生成
- 教学要求:能独立完成预算书的编制,理解各项费用构成
4. 模块四:软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 典型工程案例分析、软件与实际工作的对接、成果输出与审核
- 教学要求:能够结合实际项目进行软件操作,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引入真实工程项目案例,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3. 运用多媒体教学、仿真模拟、小组合作等方式,提升学习兴趣;
4. 鼓励学生参与软件操作竞赛、项目实训等活动,提升实战能力。
六、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任务参与度等;
2. 实践考核(50%):通过软件操作考试、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3. 期末考试(20%):以闭卷形式考查学生对软件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 教材:《工程造价软件应用教程》(高职版)
2. 参考资料:
-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
- 各类软件操作手册及官方教程
- 工程造价相关行业标准与政策文件
八、教学资源与条件
1. 配备有工程造价软件的计算机实验室;
2. 提供真实的施工图纸和工程案例数据;
3. 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引入实际项目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九、课程特色与创新点
1. 注重软件操作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2. 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引入BIM技术与造价软件融合的内容;
3. 通过项目化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岗位胜任力。
十、结语
《工程造价软件》课程作为高职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课程,不仅承载着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通过系统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将具备较强的工程造价软件应用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