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掌握本课生字词,能准确书写并运用。
- 学习作者如何按顺序描写西沙群岛的景色和物产。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图文结合、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描写顺序,体会西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
- 难点:学习作者如何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体会文章的结构美和语言美。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西沙群岛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生字卡片。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西沙群岛的短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
提问:“你看到什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2.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齐读课题,引导学生思考:“‘富饶’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西沙群岛为什么是富饶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边读边标出生字词,遇到不会的字词可以借助拼音或查字典。
2. 检查预习情况
- 指名读课文,纠正发音。
- 重点讲解“富饶、岛屿、珊瑚、海参”等词语,帮助学生理解。
3. 整体感知
提问:“课文主要写了西沙群岛的哪些方面?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1. 分段阅读,品味语言
- 第一自然段:介绍西沙群岛的位置和特点。
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语“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体会作者对西沙群岛的赞美之情。
- 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分别描写海水、海底世界、海岛上的动物和植物。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颜色、形状、动作的词语,如“五光十色、蠕动、成群结队”等,体会作者的细致观察。
2.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分组讨论:
- 作者是如何描写海底世界的?
- 你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小组代表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3. 朗读感悟
配乐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0分钟)
1. 联系实际,激发情感
提问:“如果你有机会去西沙群岛,你想做什么?你会怎样保护这片美丽的海域?”
引导学生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2. 布置实践作业
- 观看纪录片《美丽中国·海洋篇》,写一篇观后感。
- 画一幅“我心中的西沙群岛”图画,并配上文字说明。
(五)总结提升,布置作业(5分钟)
1. 课堂小结
回顾课文内容,强调作者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2. 作业布置
- 抄写生字词,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描写家乡美景的话。
五、板书设计
```
富饶的西沙群岛
位置:南海
景色:海水、珊瑚、鱼群
物产:海参、贝类、鸟类
情感:热爱、保护
```
六、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基本掌握了课文内容。但在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美方面还有待加强,今后应多设计语言品析环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