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及答案】《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一篇经典散文,讲述了春秋时期齐鲁两国在长勺之战中的故事。文章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展现了“取信于民”和“把握战机”的重要思想,是语文考试中常见的文言文阅读材料。
以下是一份针对《曹刿论战》的中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篇课文的内容与主旨。
一、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鄙(bǐ)
B. 又何间焉(jiān)
C. 小惠未徧(biàn)
D. 公与之乘(chénɡ)
答案:A
2.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谋之
B. 小大之狱
C. 公与之乘
D. 望其旗靡,故逐之
答案:B
3.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一句的意思是( )
A. 小的诚信没有达到,神不会保佑
B. 小的信用没有得到信任,神不会赐福
C. 小的承诺没有兑现,神不会祝福
D. 小的诚意没有表现出来,神不会降福
答案:B
二、翻译题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 做官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 衣食这类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3.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第一次击鼓能鼓舞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
三、简答题
1. 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答: 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取信于民”,即统治者要获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2. 文中“彼竭我盈”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彼竭我盈”指敌军士气已尽,我军士气正盛。这说明作战时要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出击。
3. 鲁庄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 鲁庄公虽然有一定的政治头脑,但缺乏远见,容易受他人影响。他在曹刿的引导下才明白战争取胜的真正原因,体现了他善于纳谏、知错能改的特点。
四、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1. 这段话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
答: 出自《曹刿论战》,作者是左丘明。
2. 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 战争胜负取决于士气的高低,应抓住战机,果断出击。
3. 请你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一鼓作气”的理解。
答: “一鼓作气”强调做事要有始有终,抓住最佳时机,不能犹豫不决。在生活中,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应该保持高昂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才能取得成功。
五、作文题(参考)
题目:“取信于民”带给我的启示
要求:结合《曹刿论战》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提示: 可从政府治理、企业管理、个人修养等方面展开论述,强调信任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关于《曹刿论战》的中考试题及答案。通过这些题目,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内容,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希望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认真对待,打好基础,迎接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