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引发关注。《陈太丘与友期》是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的一篇文言短文,讲述了陈太丘与朋友约定同行,但朋友未按时到达,陈太丘离开后,朋友赶到,与陈太丘之子元方发生对话的故事。文章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诚信、守时以及孩童机智的品质,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具体内容 |
知识目标 | 1.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2. 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 |
能力目标 | 1. 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
情感目标 | 1. 弘扬诚信、守时的传统美德 2. 学习元方的机智与礼貌 |
二、教学重难点
内容 | 说明 |
教学重点 | 1. 文言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 文章寓意的把握 |
教学难点 | 1. 对“君”“尊君”“家君”等敬辞的准确理解 2. 分析人物语言中体现的性格特点 |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初读感知
- 导入:通过提问“你有没有因为迟到而错过重要约定?”引发学生兴趣。
-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 字词讲解:
- 期:约定
- 期日中:约定在中午
- 舍去:舍弃、离开
- 无信:不讲信用
- 君:对对方的尊称
- 尊君: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第二课时:深入理解
- 分组讨论:围绕“元方是否失礼”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从语言和态度两个方面分析。
-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人物情绪。
- 板书总结:
- 陈太丘:守信、有原则
- 友人:失信、不守时、态度傲慢
- 元方:机智、有礼、明辨是非
第三课时:拓展延伸
- 联系现实: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守时”“诚信”现象进行讨论。
- 写作练习:以“我眼中的诚信”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并预习下一课内容。
四、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多种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理解力。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文言词语,并能初步分析人物性格。但在理解“君”“尊君”“家君”等敬辞时仍需加强指导。今后应更多地引入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中的礼仪文化。
五、板书设计
```
《陈太丘与友期》
┌───────────────┐
│ 人物形象分析 │
├───────────────┤
│ 陈太丘:守信、有原则 │
│ 友人:失信、傲慢 │
│ 元方:机智、有礼 │
└───────────────┘
```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知识,也提升了对传统文化中“诚信”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以上就是【《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