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在文言文中的意思】“籍”是一个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字,其含义丰富,根据不同的语境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本文将对“籍”在文言文中的常见意义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籍”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含义:
1. 户籍、名册:表示登记人口或财产的簿册,常用于行政管理。
2. 书籍、典籍:指文献、著作,如《汉书·艺文志》中提到的各类书籍。
3. 记录、记载:表示对事物的记录或记载行为。
4. 通“藉”,凭借、依靠:有时与“藉”通假,表示依赖、借助。
5. 姓氏:作为人名使用,但较为少见。
这些含义在不同文献中有所侧重,理解时需结合上下文。
二、表格:籍在文言文中的常见意思
序号 | 含义 | 解释说明 | 出处/例子 |
1 | 户籍、名册 | 指国家登记人口、土地、财产的官方记录 | 《汉书·食货志》:“民有三年之蓄曰‘具’,无三年之蓄曰‘乏’,无籍者谓之‘无民’。” |
2 | 书籍、典籍 | 泛指文献、著作,包括经史子集等 | 《后汉书·王符传》:“书籍之多,不可胜数。” |
3 | 记录、记载 | 表示对事件、人物的记录或叙述 | 《左传·隐公五年》:“凡诸侯之盟,曰‘某事’;其地,曰‘某地’;其人,曰‘某人’。皆所以为籍也。” |
4 | 通“藉”,凭借 | 与“藉”通假,表示依赖、借助 | 《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注:此处“籍”通“藉”) |
5 | 姓氏 | 作为人名使用,较少见 | 《史记·刺客列传》中有“籍”姓人物 |
三、结语
“籍”字在文言文中具有多义性,其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无论是作为户籍、书籍,还是作为记录、通假字,都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信息记录和管理的重视。了解“籍”的多种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阅读和理解古文内容。
以上就是【籍在文言文中的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