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高中课文节选原文】《窦娥冤》是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属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通常节选了《窦娥冤》中的部分情节,特别是“三桩誓愿”和“六月飞雪”的高潮部分,用以展示窦娥的冤屈与悲剧命运。
一、
《窦娥冤》讲述了年轻寡妇窦娥因误会被诬陷杀人,最终含冤而死的故事。剧中通过窦娥临刑前的誓言,表达了对不公社会的控诉,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批判。节选部分主要聚焦于窦娥在临刑前发下的三个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这些誓愿一一应验,进一步强化了窦娥的冤屈与天理昭昭的主题。
二、节选原文关键内容表格
段落 | 内容概要 | 关键语句 | 主题/意义 |
第一段 | 窦娥被押赴刑场 | “我窦娥有冤难伸,今日命丧黄泉。” | 展现窦娥的悲愤与无奈 |
第二段 | 窦娥提出第一个誓愿 | “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这血便从白练上洒下。” | 表达对清白的坚持 |
第三段 | 血溅白练,众人震惊 | “果然血染白练,如红梅绽放。” | 证实窦娥的清白 |
第四段 | 窦娥提出第二个誓愿 | “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这雪便在六月飘落。” | 强调天理不容欺压 |
第五段 | 六月飞雪,天地异象 | “六月飞雪,寒风刺骨,人人惊恐。” | 映射社会的不公与自然的反常 |
第六段 | 窦娥提出第三个誓愿 | “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这大旱便持续三年。” | 表达对正义的渴望 |
第七段 | 大旱三年,百姓受苦 | “三年无雨,庄稼枯萎,民不聊生。” | 反映社会的苦难与压迫 |
三、结语
《窦娥冤》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篇目,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戏曲的艺术魅力,也深刻揭示了社会不公与人性善恶的对立。通过节选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窦娥的悲剧命运与作者的批判精神,进而引发对正义、道德与社会公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