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如神明是什么意思】“奉如神明”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对某人或某物极为尊敬、崇拜,甚至将其视为神灵一般对待。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敬仰和推崇意味,多用于表达对权威、名人、偶像或某种信仰的极度尊重。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奉如神明 |
拼音 | fèng rú shén míng |
含义 | 把某人或某物当作神一样供奉、尊敬,表示极高的敬意和崇拜。 |
出处 | 该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而汉兵追之,遂自刎而死。后人称其‘奉如神明’。”(注:实际出处可能为后人演绎)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述对人物或事物的高度尊敬。 |
近义词 | 顶礼膜拜、敬若神明、崇敬不已 |
反义词 | 置若罔闻、不屑一顾、漠不关心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 他对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奉如神明。 |
对明星的崇拜 | 许多粉丝对偶像的才华奉如神明。 |
对宗教信仰的虔诚 | 在信徒心中,佛陀被奉如神明。 |
对权威的敬畏 | 老师在学生心中始终是奉如神明的存在。 |
三、常见误用提醒
- 误用1:将“奉如神明”用于日常口语中,显得过于正式。
- 误用2:混淆“奉如神明”与“奉为圭臬”,后者更强调作为准则或标准。
- 误用3:误以为“奉如神明”仅指宗教信仰,实际上也可用于世俗人物或事物。
四、总结
“奉如神明”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成语,表达了对某人或某物的高度尊敬与崇拜。它不仅可用于宗教信仰,也可用于对历史人物、社会名流、艺术作品等的推崇。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以确保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得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