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 老三板 rdquo 是什么意思?】“老三板”是股票市场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中国证券市场中早期设立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系统。它与“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两者在定位、交易规则和企业类型上有所不同。
一、
“老三板”是“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简称,最初由中国证券业协会于2001年设立,目的是为那些无法在主板、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提供一个股份流通的平台。由于其成立时间早于“新三板”,因此被称为“老三板”。
“老三板”主要服务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公司,如原STAQ(证券报价转让系统)和NET(全国电子交易系统)系统中的挂牌企业。这些企业在退市后,通过“老三板”继续进行股份转让。
而“新三板”则是由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全国性场外证券交易平台,自2013年起正式运行,服务对象更广泛,包括各类中小企业,且交易规则更为规范。
虽然“老三板”和“新三板”都属于场外市场,但“老三板”已经逐步被“新三板”取代,目前基本不再新增挂牌企业。
二、对比表格
项目 | 老三板 | 新三板 |
全称 | 代办股份转让系统 |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
成立时间 | 2001年 | 2013年 |
管理机构 | 中国证券业协会 | 中国证监会 |
服务对象 | 历史遗留问题企业(如STAQ、NET系统企业) | 中小企业,包括未上市的创新型企业 |
交易方式 | 非公开协议转让为主 | 可采用协议转让、做市转让、竞价转让等多种方式 |
信息披露要求 | 相对较低 | 较高,需定期披露财务等信息 |
是否可融资 | 有限 | 更灵活,支持融资 |
当前状态 | 已逐步退出市场 | 正常运作,持续发展 |
三、结语
“老三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早期尝试,为一些特殊企业的股份流转提供了通道。随着“新三板”的发展和完善,老三板的功能逐渐被替代,但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了解“老三板”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