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关击柝是什么意思】“抱关击柝”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意是指守门打更的人,后来引申为地位低微、从事琐碎事务的官职或职业。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社会中处于底层,从事不起眼的工作。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抱关击柝 |
拼音 | bào guān jī tuò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原意 | 守门人和打更人,指地位低微的职务 |
引申义 | 泛指从事琐碎、卑微工作的人员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身份低下或工作不体面 |
近义词 | 无名小卒、微不足道、卑微之职 |
反义词 | 高官厚禄、显赫人物、尊贵之位 |
二、成语来源与背景
“抱关击柝”最早见于《左传》,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之间的战争。文中提到“抱关击柝者,皆有功于国”,意思是那些守门打更的人,也对国家有所贡献。这说明在古代,即便是最基层的工作人员,也有其存在的价值。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抱关击柝”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贬义色彩,用来形容那些没有地位、没有权力、只做简单重复工作的职位。
三、现代使用场景
在现代汉语中,“抱关击柝”虽然仍保留一定的文学色彩,但更多是作为讽刺或自嘲的表达方式。例如:
- “他现在只是个抱关击柝的小职员,没什么话语权。”
- “别看他是抱关击柝,其实他也为公司做了不少事。”
这种用法既体现了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也反映出社会对不同职业的认知差异。
四、结语
“抱关击柝”作为一个历史成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对古代基层官员的描述,也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分化与流动。在今天,我们应当以更加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职业,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