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文劝学原文】《劝学》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所写的一篇议论文,收录于《荀子·劝学》篇。这篇文章以“劝学”为主题,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主张通过不断积累、专心致志和坚持不懈来提升自我,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一、文章
《劝学》开篇即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指出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能停止。接着,作者通过比喻和论证的方式,阐述了学习的意义、方法以及态度。文中提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说明积累的重要性;又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进一步强调点滴积累的必要性。
此外,荀子还提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强调坚持与毅力在学习中的作用。最后,他指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对比“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说明专注与浮躁对学习结果的不同影响。
二、《劝学》原文与要点对照表
原文句子 | 翻译与解释 | 核心观点 |
学不可以已。 | 学习是不能停止的。 | 强调学习的持续性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青色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比蓝草更青;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比水更冷。 | 比喻后人可以超越前人 |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校正就会变直,金属靠近磨刀石就会变得锋利。 | 强调外部条件对人的影响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所得。 | 强调实践与学习的重要性 |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更远。 | 强调借助外力提高视野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之外;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无法形成江海。 | 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如果坚持不懈地雕刻,即使是金属和石头也能被刻穿。 | 强调坚持的重要性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强壮的骨骼,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它专心致志。 | 强调专注的重要性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子,却只能寄居在蛇或鳝鱼的洞穴里,是因为它心浮气躁。 | 强调浮躁对学习的影响 |
三、教学建议与学习启示
1. 理解核心思想:掌握“学不可以已”、“积学储宝”、“专心致志”等核心概念。
2. 分析修辞手法:注意文中多用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方式,增强表达效果。
3. 联系现实生活:将荀子的学习观与现代学习方法相结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 背诵经典语句: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有助于语言积累与写作运用。
四、结语
《劝学》不仅是一篇经典的议论文,更是古代先贤留给后世的重要精神财富。它提醒我们,学习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长期的努力与坚持。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重读《劝学》,更能体会到其深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