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齐威王召阿大夫原文及翻译

2025-09-16 10:32:10

问题描述:

齐威王召阿大夫原文及翻译,有没有人能救救孩子?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6 10:32:10

齐威王召阿大夫原文及翻译】一、文章总结

《齐威王召阿大夫》是《战国策·齐策一》中的一篇重要篇章,讲述的是齐威王在位期间,通过一次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揭示了当时官场中“忠言逆耳”与“阿谀奉承”的现象。故事中,齐威王召集了阿地的官员,揭露了他们平时对上级的虚伪奉承,以及对百姓的漠不关心,最终决定惩治腐败、重用贤才,体现了齐威王明察秋毫、知人善任的政治智慧。

本文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件,展现了古代政治中的权谋与道德问题,也反映了君主在治理国家时应具备的判断力和决断力。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齐威王召阿大夫,问曰:“子之居阿,何以不能治?” 齐威王召见阿地的官员,问道:“你管理阿地,为什么不能治理好?”
对曰:“臣未尝敢怠事,亦未尝敢贪财。” 回答说:“臣不敢懈怠公务,也不敢贪图钱财。”
王曰:“然则子之能治乎?” 齐威王说:“那么你有能力治理吗?”
对曰:“臣虽无大能,然亦不敢欺上。” 回答说:“臣虽然没有大才能,但也不敢欺骗君主。”
王曰:“今有人告汝,汝之政不善,民多怨,盗贼多,而汝不知;又有人称汝贤,能治民,爱百姓,皆愿归之。此何故?” 齐威王说:“现在有人告发你,说你的政事不好,百姓多有怨言,盗贼众多,而你却不知道;又有人称赞你贤能,能治理百姓,爱护人民,大家都愿意归附你。这是什么缘故?”
对曰:“臣闻‘天下之事,非一人所能尽知’,故臣不敢妄言。” 回答说:“臣听说‘天下的事情,不是一个人能够全部知道的’,所以臣不敢随意发表意见。”
王曰:“然则汝之职,岂可无责?” 齐威王说:“那么你的职责,难道可以不负责任吗?”
对曰:“臣诚不敢辞。” 回答说:“臣确实不敢推辞。”
王曰:“今吾观汝之行,实无能也。汝之政,民不悦,盗贼多,而汝不知,是汝之罪也。汝既不能治,又不能察,安得为官?” 齐威王说:“如今我看你的行为,实际上没有能力。你的政事,百姓不满,盗贼众多,而你却不知道,这是你的罪过。你既然不能治理,又不能察觉,怎么能做官呢?”
于是黜之,而进贤者。 于是罢免了他,提拔了贤能的人。

三、内容分析

这篇短文通过齐威王与阿大夫的对话,揭示了古代官场中常见的两种现象:一是官员为了讨好上级而隐瞒实情;二是官员缺乏实际治理能力,只靠表面功夫来掩盖问题。齐威王通过调查和比较,发现阿大夫的真实情况,并果断作出人事调整,体现出一位明君应有的政治眼光与魄力。

同时,文中也反映出“听信谗言”与“察言观色”之间的区别,强调了领导者必须具备独立判断的能力,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四、启示

1. 为官之道,贵在实干:官员不应只注重形式上的表现,而应切实为民办事。

2. 领导者的判断力至关重要:只有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才能识别真假、分辨贤愚。

3. 忠诚不等于能力:表面上的忠诚并不能代替实际的治理能力。

如需进一步探讨《战国策》中的其他篇章或历史背景,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