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夫所指什么意思】“千夫所指”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行为不端、道德败坏,受到众人的指责和唾弃。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典故,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批评那些违背公德、触犯众怒的人。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千夫 | 指很多的人,表示多数人 |
所指 | 被指向、被指责 |
千夫所指 | 形容一个人被众人一致指责、反对 |
二、出处与典故
“千夫所指”最早出自《汉书·王嘉传》:“千夫所指,无病而死。”意思是:被众人一致指责的人,即使没有疾病也会死去。这句话强调了舆论的力量和对个人的毁灭性影响。
在后世的使用中,“千夫所指”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因行为不当而遭到广泛谴责。
三、用法与语境
使用场景 | 示例 |
批评不良行为 | “他因为贪污受贿,早已千夫所指。” |
描述社会现象 | “这种违法行为,迟早会被千夫所指。” |
引申为警示 | “做人要正直,否则终将千夫所指。”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众矢之的、人神共愤、声名狼藉 |
反义词 | 德高望重、受人敬仰、口碑极佳 |
五、总结
“千夫所指”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批判意味的成语,强调一个人如果行为不端,就会受到大众的集体谴责。它不仅用于描述个体的行为后果,也常被用来警示人们要遵守道德规范,避免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出处、用法以及相关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实际应用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