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是何意思】“推敲”一词源自唐代诗人贾岛的一段典故,原本是指他在创作诗句时反复斟酌字句的过程。后来,“推敲”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对文章、语言或事情的仔细思考和反复琢磨。
一、
“推敲”最早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典故。当时贾岛在构思诗句时,对“推”与“敲”两个字的选择犹豫不决,最终请教韩愈,韩愈建议用“敲”字更显意境。从此,“推敲”便成为文学创作中反复斟酌词语的代名词。
如今,“推敲”不仅用于文学领域,也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表示对某件事的深入思考、反复研究或细致处理。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项目 | 内容 |
含义 | 原指诗人贾岛在创作中反复斟酌字句的过程,现引申为对事物的细致思考与反复研究。 |
来源 | 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涉及“推”与“敲”的选择。 |
典故 | 贾岛在写“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时,对“推”与“敲”字的使用犹豫不决,后经韩愈建议改用“敲”。 |
引申义 | 表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反复研究或对作品的精细打磨。 |
使用范围 | 多用于文学创作、写作、语言表达,也可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认真对待某事。 |
文化意义 | 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语言艺术的重视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
三、结语
“推敲”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追求完美的精神体现。它提醒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应该保持耐心与细致,力求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