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刻鹄类鹜故事来源是什么

2025-10-10 10:52:58

问题描述:

刻鹄类鹜故事来源是什么希望能解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10 10:52:58

刻鹄类鹜故事来源是什么】“刻鹄类鹜”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来比喻模仿他人却不得其法,结果适得其反。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具体的历史故事,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一、故事来源总结

在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马援的将军,他曾经带兵出征,战功卓著。有一次,他在边疆驻守时,写信给自己的侄子马严和马敦,告诫他们要谨慎做人,不要轻浮妄为。他在信中提到:“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也。”意思是说,如果学不到伯高的优点,至少也能成为一个谨慎的人,就像雕刻天鹅不成,还能像鸭子一样。

这句话后来被提炼为“刻鹄类鹜”,用以形容模仿别人但未能达到目标,只能勉强接近。

二、信息表格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刻鹄类鹜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
故事人物 马援(东汉名将)
原文出处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也。”
成语含义 比喻模仿他人不得其法,结果只是形似而神不似
使用场景 多用于批评那些盲目模仿却不得要领的行为
同义表达 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三、结语

“刻鹄类鹜”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学习和模仿他人时,要注重方法与本质,而非一味追求表面形式。只有真正理解了事物的核心,才能避免“刻鹄不成”的尴尬局面。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