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石出的意思是什么】“水落石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事情经过调查或时间推移后真相大白、问题暴露出来的状态。这个成语原本出自宋代文豪苏轼的《后赤壁赋》,原意是水位下降后石头自然显露出来,后来引申为事情的真相逐渐显现。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水落石出 |
| 拼音 | shuǐ luò shí chū |
| 出处 | 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远,水落石出。” |
| 本义 | 水位下降后,石头自然显露出来 |
| 引申义 | 事情真相逐渐显现,问题暴露出来 |
| 用法 | 多用于叙述事件经过调查或时间推移后真相浮现的情况 |
| 情感色彩 | 中性或略带积极,表示事情最终被澄清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案件调查:经过长时间的调查,这起案件终于水落石出。
2. 历史研究:随着新史料的发现,这段历史的真相也渐渐水落石出。
3. 工作失误:由于同事的及时提醒,他才意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已经水落石出。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 误用1:有人误以为“水落石出”是形容事情变得复杂或混乱,这是错误的。
- 误用2:在表达“事情还没有结果”时,不能用“水落石出”,应使用“尚无定论”等词语。
- 正确使用:强调的是“真相浮出水面”的过程,而不是“问题未解决”。
四、相关成语对比
| 成语 | 含义 | 与“水落石出”的关系 |
| 明察秋毫 | 形容观察力极强,能发现细微之处 | 有相似之处,但更强调观察力 |
| 真相大白 | 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 | 与“水落石出”意思相近 |
| 雾里看花 | 形容看不清楚,模糊不清 | 与“水落石出”形成反义 |
五、总结
“水落石出”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事情真相逐渐被揭示的过程。它不仅适用于案件调查、历史研究等正式场合,也可以用于日常交流中,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表达“事情终将明朗”的意思。掌握其正确用法和含义,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