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滩原文及翻译】《黄牛滩》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的一篇描写长江三峡地区自然风光的散文。文章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黄牛滩一带的山势险峻、江水湍急,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赞美。
一、
《黄牛滩》通过生动的描写,刻画了黄牛滩地区的地貌特征和自然环境。文中提到“江水湍急,两岸多石”,并借“黄牛”之名,形象地表现了江边岩石的形状与气势。文章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体现了古代地理学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黄牛滩者,江水湍急,两岸多石,其形如牛,故曰黄牛滩。 | 黄牛滩这个地方,江水湍急,两岸多石头,形状像牛,因此称为黄牛滩。 |
江水东流,至此为崄,人马俱不能渡。 | 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变得险峻,人和马都不能渡过。 |
山高谷深,林木茂密,猿声凄厉,令人神惊。 | 山高谷深,树林茂密,猿猴叫声凄厉,让人感到惊惧。 |
其滩虽险,然山水奇秀,亦可游览。 | 虽然这个河滩很险,但山水景色奇特秀丽,也可以游览。 |
三、文章特点
- 语言简练:文章用词精炼,没有冗长的描述,却能生动展现景物。
- 描写生动:通过对地形、水流、动物声音等细节的描写,增强了画面感。
- 富有意境: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四、结语
《黄牛滩》虽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既有地理知识的记载,也有文学美感的体现。它不仅是研究古代地理的重要资料,也是欣赏古典散文的佳作。通过阅读此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