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快朵颐什么意思?出自何处?】“大快朵颐”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在吃饭时非常满足、吃得十分痛快的样子。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饮食的愉悦感,也带有一种生活富足、心情舒畅的意味。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大快 | 非常愉快、满足 |
朵颐 | 指张开嘴吃东西的样子,引申为尽情享用美食 |
整体意思:形容人吃得非常开心、满足,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
二、出处来源
“大快朵颐”最早见于《周易·颐卦》:“观其所养,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但“大快朵颐”这一完整表达,更多出现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
出处 | 内容简述 |
《周易·颐卦》 | 提到“颐”,即养,与饮食有关,但未直接使用“大快朵颐”。 |
《红楼梦》 | 曹雪芹在描写贾府宴饮场景时,曾用类似表达来形容人物用餐时的满足感。 |
现代汉语词典 | 将“大快朵颐”正式收录为成语,解释为“形容吃东西非常高兴、满足”。 |
三、用法与例句
用法 | 例句 |
描述吃饭情景 | 他一见到美食就大快朵颐,吃得津津有味。 |
表达生活富足 | 家中丰衣足食,一家人常常大快朵颐,其乐融融。 |
四、总结
“大快朵颐”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享用美食时的满足感和愉悦心情。虽然其确切出处不明确,但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中,尤其在描写饮食场景时极为常见。通过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中文文化中对“食”的重视与赞美。
如需进一步探讨相关成语或饮食文化,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