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衣敝衣文言文翻译】一、
《曾子衣敝衣》是一则出自《孔子家语》的古代故事,讲述了曾子生活简朴、不重物质享受的品德。文中通过曾子穿着破旧衣服与鲁国大夫的对话,表现出他淡泊名利、重视道德修养的思想境界。此篇文言文虽短,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儒家“安贫乐道”的精神。
二、文言文原文:
> 曾子衣敝衣以见鲁君,鲁君曰:“先生何贫也?”
> 曾子曰:“吾闻之,君子之居也,不以物易志;士之行也,不以利移心。今吾衣敝,非贫也,乃志之所在也。”
三、白话翻译: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去见鲁国的君主,鲁君说:“先生怎么这么贫穷呢?”
曾子回答说:“我听说,君子居住的时候,不会因为外在的物质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士人行事,也不会因为利益而动摇内心。我现在穿得破旧,并不是因为我贫穷,而是我的志向所在。”
四、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孔子家语》 |
作者 | 不详(相传为孔子弟子或后学整理) |
主题 | 安贫乐道、重德轻物 |
人物 | 曾子(孔子弟子)、鲁君 |
文言原文 | 曾子衣敝衣以见鲁君,鲁君曰:“先生何贫也?” 曾子曰:“吾闻之,君子之居也,不以物易志;士之行也,不以利移心。今吾衣敝,非贫也,乃志之所在也。” |
白话翻译 |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去见鲁君,鲁君问他为何如此贫穷。 曾子解释说,他的贫穷并非真正贫困,而是因为他坚持自己的志向和操守。 |
哲理内涵 | 强调君子应坚守本心,不因外在条件而改变志向,体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修身之道。 |
五、总结:
《曾子衣敝衣》虽为一篇短文,但其思想深刻,展现了曾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它不仅反映了儒家文化中“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也为后人提供了如何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做出选择的思考方向。通过此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志”与“心”的重视,以及如何在现实中保持内心的坚定与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