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叔敖杀两头蛇的译文】一、
《孙叔敖杀两头蛇》是出自《说苑》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楚国贤相孙叔敖在幼年时遇到一条双头蛇,他没有因为害怕而逃避,而是勇敢地将其杀死,并埋葬。这个行为体现了他善良、果断和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后来,孙叔敖成为楚国的重要官员,受到百姓爱戴,也印证了“善有善报”的道理。
故事虽短,但寓意深刻,强调了个人品德的重要性,以及行善积德终将获得回报的思想。
二、译文与原文对照表
| 原文 | 译文 |
| 孙叔敖为婴儿时,出游,见两头蛇,欲杀之。 | 孙叔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出去玩,看见了一条双头蛇,想要把它杀死。 |
| 恐人见之,遂杀而埋之。 | 他怕别人看到,就把它杀了并埋了起来。 |
| 其母曰:“汝见蛇,不杀,何以自安?” | 他的母亲问:“你看见蛇,不杀它,怎么安心呢?” |
| 曰:“吾闻之,见蛇者死,我已见之,安得不死?” | 他说:“我听说见到蛇的人会死,我已经见到了,怎么能不死呢?” |
| 母曰:“蛇有两头,非寻常物,其神也。” | 母亲说:“蛇有两个头,不是普通的动物,是神物。” |
| 曰:“若其神也,宜有福,吾杀之,可免他人之祸。” | 他说:“如果是神的话,应该会带来福气,我杀了它,可以避免别人的灾祸。” |
| 后,叔敖为令尹,楚国大治。 | 后来,孙叔敖做了令尹,楚国因此变得非常安定。 |
三、总结
《孙叔敖杀两头蛇》的故事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寓意。它不仅展现了孙叔敖从小具有的仁爱之心和责任感,也反映了古人对善行与因果报应的重视。通过这一故事,我们可以理解到:一个人的行为,尤其是出于善意的举动,往往会在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行善事,积德修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