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描写端午的三首古诗】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也收录了几首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这些诗不仅语言优美,还富有教育意义,帮助小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以下是对小学生常接触的三首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内容与特点:
一、
1. 《端午》——文秀
这是一首描写端午节风俗的七言绝句,通过“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点明了端午节的起源,表达了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适合小学生诵读和理解。
2. 《五月五日》——苏轼
苏轼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端午节的热闹场景,如“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饮蒲酒”,展现了古人过端午的习俗。诗句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有助于学生感受节日氛围。
3. 《端午》——李隆基
唐代皇帝李隆基所作的这首诗,描绘了宫廷端午节的盛况,如“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宫”,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端午节的重视。诗风庄重典雅,适合小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表达方式。
这三首诗虽然作者不同,但都围绕端午节展开,既有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也有对民俗风情的描绘,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文学价值。
二、表格展示
| 诗歌名称 | 作者 | 朝代 | 内容节选 | 主题与情感 | 教育意义 |
| 《端午》 | 文秀 | 唐代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 纪念屈原,弘扬爱国精神 | 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与文化 |
| 《五月五日》 | 苏轼 | 北宋 |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饮蒲酒” | 描写端午风俗,展现节日气氛 | 帮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热闹与趣味 |
| 《端午》 | 李隆基 | 唐代 |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宫” | 展现宫廷端午节的盛况 | 让学生了解古代帝王对节日的重视 |
通过这三首古诗的学习,小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