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原诗意思赏析】一、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目睹国家破碎、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时所作,情感沉郁,语言凝练,极具感染力。
全诗通过描绘春天依旧美丽,但国家却已破败,城市荒芜,草木繁茂,反衬出战争带来的凄凉与哀伤。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更是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写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的苦难与无奈,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
二、原诗及意思解析
| 诗句 | 原文 | 意思 | 情感/意境 |
| 国破山河在 | 国破山河在 | 国家虽已破碎,山河依旧存在 | 表现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无奈 |
| 城春草木深 | 城春草木深 | 春天的城市里,草木茂盛生长 | 以自然的生机反衬战乱后的荒凉 |
| 感时花溅泪 | 感时花溅泪 | 触景生情,看到花儿也流泪 | 抒发对时局的感慨与悲伤 |
| 恨别鸟惊心 | 恨别鸟惊心 | 离别之痛让鸟鸣也令人惊心 | 表达诗人对亲人分离的深切哀愁 |
| 白头搔更短 | 白头搔更短 | 头发变白,越抓越短 | 形容忧愁之深,身心俱疲 |
| 浑欲不胜簪 | 浑欲不胜簪 | 差点连簪子都插不稳 | 表现诗人衰老与困顿 |
三、赏析要点
- 对比手法:“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形成强烈对比,突出战乱后社会的萧条。
-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春天的景象,反衬内心的悲凉,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 语言简练:全诗仅20字,却情感丰富,结构紧凑,体现了杜甫“诗史”的风格。
- 历史背景:此诗创作于安史之乱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现实。
四、结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铭记历史,同时也展现了中华诗歌中深厚的人文关怀与艺术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