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介绍】“把栏杆拍遍”这一说法源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名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句词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孤独。后世常以此来形容一种强烈的情感宣泄或对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在现代语境中,“把栏杆拍遍”被引申为一种情绪的爆发,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对挫折、不公或理想受阻时,内心积压的情绪终于释放出来。它不仅是文学上的表达,也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内心的挣扎与抗争。
一、
“把栏杆拍遍”最早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意是词人在登高望远时,因感慨国事艰难、自身抱负难以施展,而反复拍打栏杆,表达内心的激愤与失落。此句后来成为文人墨客表达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情感的经典意象。
在当代,“把栏杆拍遍”已超越了文学范畴,被广泛用于形容人在面对现实压力、理想落空时的情绪宣泄。它既是一种情感的释放,也是一种精神的抗争。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原意 | 表达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悲愤 |
现代引申义 | 情绪爆发、理想受挫时的无奈与抗争 |
文化意义 | 成为一种精神象征,代表文人的孤傲与坚持 |
使用场景 | 文学评论、情感表达、心理描写等 |
风格特点 | 感慨深沉,富有感染力 |
作者背景 |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一生致力于北伐抗金 |
三、结语
“把栏杆拍遍”不仅是一句诗词,更是一种精神的写照。它承载了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也映射了现代人面对困境时的内心挣扎。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日常表达,这一意象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