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天净沙秋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这首元曲。

- 理解作品中的重点词语及句子含义。

- 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 结合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 小组合作讨论,深入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 领悟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天净沙·秋思》的内容,体会其情感内涵。

难点:把握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内心情感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秋天景色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氛围。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对秋天的兴趣。接着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告诉学生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小令,同时也是一首著名的思乡之作。

(二)整体感知

1.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节奏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 全班交流,解决疑问,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三)精读赏析

1. 分析题目:“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即秋天里的思念之意。题目点明了时间和主题。

2. 解读文本:

- “枯藤老树昏鸦”,三个名词连用,构成了一幅萧瑟荒凉的画面。这里没有动词,却能让人联想到时间流逝、生命衰败的过程。

- “小桥流水人家”,看似温馨美好,实则反衬出游子的孤独寂寞。“小桥”象征着沟通两岸的桥梁,“流水”暗示着岁月如梭,“人家”则代表安定的生活环境,而这一切对于漂泊在外的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 “古道西风瘦马”,进一步刻画了行者的形象。一条古老的道路上吹拂着寒冷的秋风,骑着瘦弱疲惫的马匹,这样的画面更加突出了旅途的艰辛以及内心的痛苦。

- 最后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直接点明了主旨。夕阳西下时分,最能引发人的离愁别绪。此时此刻,那位忧伤至极的人正独自一人站在遥远的地方,忍受着无尽的思念之苦。

(四)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这位游子,你会怎样排遣心中的惆怅?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结合自身经历谈谈感受。

(五)总结归纳

回顾整首作品,强调其情景交融的特点,并再次强调作者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同时提醒学生珍惜眼前幸福生活,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

四、作业布置

1. 抄写并默写《天净沙·秋思》。

2.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元曲的知识。

3.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心目中的秋天,并融入个人情感。

以上就是本次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之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