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李凭箜篌引》原文、译文及注释

《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名作,以描写音乐之美见长,堪称唐诗中的瑰宝。以下为这首诗的原文、译文以及注释:

原文: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文:

在深秋时节,用吴地的丝弦和蜀地的桐木制成的箜篌被弹奏起来,那美妙的声音使得空旷的山林中云朵停滞不前。湘水女神因悲伤而哭泣,素女也满心忧愁,李凭在京城弹奏着箜篌。

乐声清脆如昆仑山上的玉石破裂,又似凤凰鸣叫般婉转悠扬,仿佛芙蓉花在承受露水时低垂哭泣,而香兰则在风中绽放出欢快的笑容。这美妙的音乐让长安城外的十二道城门都笼罩在一片冷光之中,甚至震撼了天庭的紫皇。

传说中女娲补天的地方,因箜篌之音而石破天惊,引发了秋雨。仿佛进入神山,李凭正在教导着神女演奏,连老鱼也在波浪间跳跃,瘦弱的蛟龙也随着节奏翩翩起舞。

吴刚因为听到了这美妙的音乐,彻夜未眠,他倚靠着桂树。天上的露珠斜斜地飞落下来,湿润了寒冷的兔子。

注释:

1. 吴丝蜀桐:指用吴地的丝线和蜀地的桐木制成的箜篌。

2. 高秋:深秋时节。

3. 江娥:即湘夫人,传说中的湘水女神。

4. 素女:传说中的仙女。

5. 昆山玉碎:形容乐声清脆。

6. 芙蓉泣露:比喻乐声柔美。

7. 十二门:指长安城的十二座城门。

8. 二十三丝:箜篌有二十三根弦。

9. 女娲炼石补天处: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补天的地方。

10. 石破天惊:形容声音巨大震撼。

11. 神妪:传说中的神仙女子。

12. 吴质:指吴刚,传说中住在月宫中的人。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将箜篌的音乐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李贺独特的艺术风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